「從小到大我們都要面對各種不同的處罰。」
處罰是人成長中常經歷到的事,小時候在學校不聽話,下埸就是老師一頓責罰:
留堂、罰抄、記過、留班⋯然後我們因為想逃離那些責罰,變得不敢再不聽話,
對老師也產生可怕的印象。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,經驗無形中漸漸被吸收,
轉化成對待其他事物上的方法。
其中很容易忽略的是,並非所有生命都能用同一個方程式對待,即使是人,
其實我們自己也不喜歡被懲罰。
主人的視角:
傍晚5:00貓咪尿在沙發上,晚上7:00主人下班回家發現, 揪著貓後頸來到沙發前「曳呀!唔可以咁㗎!沙發嚟㗎唔可以屙尿!」
啪啪兩巴掌打在貓屁股上,心想受罰了學懂下次不敢了吧。
貓咪受處罰了,問題行為當下是停止。但行為是因害怕而停止,
並非因為牠學懂下次不再「犯錯」。
貓的視角:
傍晚5:00剛睡醒,家裡砂盤我一直不喜歡,每次都忍得好急,
太好了終於找到一個位置舒服小便,等一下媽媽回來好期待!
晚上7:00媽媽回家,一把揪住我後頸,啪啪兩巴掌打在我屁股上,
説了一堆「@&*$¥%⋯」莫名其妙的話。
不知道為什麼媽媽一回家就打我,我嚇傻了害怕得甚麼都不敢做,
下次看到媽媽我還是先回避一下,這使我開始有點焦慮。
可是有時候媽媽沒發現,只要不讓她發現就可以了吧。
使用處罰背後,存在人貓關係破裂的風險, 認識處罰的連串副作用,了解為何處罰教育已經不合時宜。
「為何處罰來到今天會漸漸被我們淘汰。」
處罰當下貓是因害怕停止行為 並非牠明白那是人眼中的錯誤行為
破壞人貓間信任,使貓對人產生畏懼遠離。
增加貓對環境及人事物的焦慮、恐懼和壓力。
處罰過程中有機會令人和貓受傷。
「處罰」對貓來說同時也是「關注」 行為反而受你的關注鼓勵加強
處罰也是一種關注,有一定機會增強行為。
培養出貓的僥倖心理,做壞事被發現會被處罰,
但若沒被主人發現,僥倖心會使行為持續。
貓尿在沙發,主人回家發現把貓抓到沙發前處罰, 貓學到的可能是「主人回家我會被打」於是迴避主人
當下處罰力度不足以令行為停止,處罰則無效。
處罰是有可能被適應的,它不是萬能藥。
使用處罰的時間點,主人往往都難以拿捏。
處罰使貓產生挫折,將原有的正常行為也一併消滅。
處罰只是抑制行為,無法改變動物的情緒。
無法為貓提供正確學習方向,牠仍然不知道該做什麼, 因為你只告訴牠NO,沒有教牠YES。
處罰令動物失去信心和動力,不敢提供行為。
回想當初為什麼將這個生命帶到身邊,是為了處罰牠嗎?還是想好好去愛牠?
反思生活中對「愛」的執行方法,用適合的方式表達,讓彼此的溝通減少壓力。
Comments